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4年博士后工作站招聘公告

发布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布时间:2024-06-20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创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江苏省卫健委直属的省级医院,江苏省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高水平医院、研究型医院和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医院。
  医院现核定床位3500张,医院职工5374人,其中正高级专家458人,副高级专家906人。现有临床医技科室45个,临床医学教研室48个,省部级以上培训基地1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临床医学中心3个、省医学创新中心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4个。
  医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专业型博士点1个(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专业型博士点20个,博士生导师13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中华医学会专委会主任委员2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十三五”以来,医院5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次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相继获得优青、杰青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保持在较高水平。

一、招聘类型:

包括统招科研博士后和统招临床博士后。

二、招聘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2、进站时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2024年应届博士毕业前可提前进站。

3、年龄不超过35周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4、申请者在申请进站前两年内以第一作者(独立或排第一)或通讯作者(独立或排第一)发表 SCI论文至少2篇。具有高质量标志性科研成果者,经审批可适当放宽。

5、临床博士后的申请者一般为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或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毕业生。

三、招聘方向:

序号

合作导师

专业

进站研究方向

招聘

人数

1

陈罡

神经外科学

1.脑卒中(脑缺血、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关键神经保护靶点的转化医学研究;

2.神经血管单元及神经胶质网络通路调控卒中后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3.神经炎症及血肿清除在卒中后脑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1-2

2

陈亮

骨外科学

1.脊柱脊髓损伤炎症微环境形成机制及相应纳米材料生物学调控策略;

2.骨科生物活性材料相关研究

1-2

3

陈苏宁

内科学(血液病学)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

1

4

陈卫昌

消化内科学

1.胃癌免疫微环境的组成、重塑和调控机制。探讨γδT细胞等关键免疫细胞或靶分子调控胃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

2.肠上皮细胞铁死亡与γδ T细胞亚群分化相互调控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1-2

5

陈友国

妇产科学

1.妇科恶性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

2.子宫内膜异位症;

3.高危产科的救治和管理

2

6

戴克胜

血栓与止血

血小板基础和临床研究

1

7

方琪

神经内科学

脑卒中、神经肌肉疾病方向。

ATP6AP2通过线粒体自噬介导细胞焦亡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防治杜氏肌营养不良症骨骼肌炎症浸润的机制研究。

1-2

8

傅琤琤

内科学(血液病学)

血液恶性肿瘤免疫治疗和临床转化研究

1

9

傅建新

基础医学、血液病学

1.实体肿瘤(淋巴系统或消化系统)免疫微环境;

2.炎症介导的器官损伤机制及其干预

1-2

10

高芹芹

围产医学与胎儿学

母胎源性疾病早期发育起源及获得性性状跨代传递的表观遗传机制

1

11

耿德春

骨外科学

1.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内植物-骨界面调控策略及干预新靶点;

3.假体周围骨溶解相关研究

2

12

郭炯炯

运动医学

1.肌肉骨骼系统多组学多模态数据整合技术的知识迁移;

2.运动系统疾病新型靶向修复材料的研发;

3.运动医学与物理光学的交叉学科研究

2

13

郭凌川

肿瘤病理诊断

消化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及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临床与基础转化研究

1-2

14

韩悦

内科学(血液病学)

1.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出凝血疾病(主要为移植相关血栓微血管病和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相关研究;

2.恶性血液病相关的创新性临床实验的设计、开展与机制探索;

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效输注等出凝血疾病的发病、治疗相关机制的研究

1

15

何宋兵

普通外科学

1.结直肠癌的菌群与代谢免疫调控;

2.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1-2

16

胡春洪

影像医学

1.心胸影像学:包括基于CT成像的影像组学、心脏MRI的临床研究等;

2.神经影像学:研究内容包括卒中/疼痛相关的脑功能成像、脑胶质瘤多模态MRI成像等

1

17

黄玉华

泌尿外科学

1.前列腺癌基础与临床:开发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荧光探针用于术中前列腺周围神经标记和肿瘤边界示踪;前列腺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包括关键分子标志物的生物信息学筛选和临床验证、功能机制研究等;

2.肾移植基础与临床:肾移植供体和供肾评估;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细胞排斥、体液排斥)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防治策略;术后新生HLA抗体的产生机制及干预等

2

18

嵇富海

麻醉学

1.围术期重要脏器损伤的机理与防治;

2.麻醉药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3.急慢性疼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

3

19

蒋廷波

心血管内科学

1.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2.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3.心血管疾病的生物信息学及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

20

李锐

消化内科学

1.胃癌肿瘤免疫基础与临床;

2.消化系疾病内镜诊治及医工结合;

3.功能性胃肠病基础与临床

2

21

刘济生

耳鼻咽喉科学

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及炎症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

1-2

22

刘泽毅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1.早期肺癌表观遗传与细胞分子生物学;

2.晚期肺癌新药筛选及耐药机制研究

1

23

陆培荣

眼科学

1.重要致盲性眼病(新生血管性眼病等)的发病机制及干预;

2.重要致盲性眼病(白内障、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等)的优化适宜治疗;

3.难治性致盲眼病(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等)的创新治疗

1

24

毛海青

骨外科学

椎间盘退变方向,包括椎间盘退变的相关分子机制、诊疗策略和组织工程修复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1

25

缪丽燕

临床药学

基于已建立的同位素示踪平台基础,借助分子影像无创、实时、可视化等技术优势,对创新生物制剂,如抗体、细胞类药物、ADC、放射免疫治疗诊断及治疗类药物等,完善从临床研究特殊制剂(如放射性药物和CAR-T细胞等)制备质控的GMP车间到临床前基础研究体系,到临床转化及真实世界临床影像数据库管理,再回到临床前靶点优化等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

2

26

穆传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1.肺癌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基于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前沿,关注肺癌免疫微环境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相关研究,积极参与肺癌新药和新技术开发和临床试验;

2.介入肺脏病学与技术创新:聚焦外周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肺癌气管镜下消融、气道内肿瘤介入治疗等方面开展技术和设备创新

2

27

祁小飞

内科学(血液病学)

微生态与血液病基础及临床

1

28

秦磊

普通外科学

1.肝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2.肝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3.达芬奇手术在肝胆胰疾病中的应用及深入研究

2

29

秦颂兵

肿瘤放射治疗学

1.基于实时监测肿瘤免疫微环境状态的放射免疫联用策略及其机制研究;

2.探索可诱导循环瘤原T细胞的放疗诱导策略,并研究其机制,制定放疗联合免疫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3.多功能“武装”的CAR-T细胞联合放疗治疗晚期实体瘤临床前及临床研究

2

30

沈振亚

心血管病学

1.利用干细胞及其衍生物调控心肌修复的机制研究;

2.从遗传/环境不同维度解析主动脉瘤/夹层形成的分子机制并及预警、干预靶点的研究;

3.心脏移植(同种/异种)免疫耐受的研究;

4.探索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新机制和治疗新方法的研究

3

31

施勤

骨外科学

1.骨科相关疾病的基础和临床转化;

2.骨组织工程的研发和临床转化研究

1

32

孙晓欧

神经外科学

神经重症与颅脑外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1

33

唐晓文

内科学(血液病学)

1.CAR-T细胞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

2.肠道微生态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3.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的诊治策略研究;

4.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

34

王利利

肿瘤放射治疗学

1.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m6A甲基化修饰调控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化在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放疗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和临床研究:放疗联合双特异性抗体IBI132(CD47/PD-L1)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前研究

1

35

王振欣

肿瘤学

1.晚期胃肠道肿瘤获得性耐药机制研究;

2.蛋白质酰基化修饰在胃肠道肿瘤转移过程的作用;

3.非编码RNA在胃肠道肿瘤转移过程的作用

1

36

王中

神经外科学

脑血管病方向:复杂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内在分子生物学机制、脑血管痉挛等及其他相关研究

2

37

魏明刚

内科学(肾脏病)

1.肾脏病的基础与临床;

2.肾脏纤维化的发生与防治;

3.天然药物与慢性肾脏病防治

2

38

吴德沛

内科学(血液病学)

1.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诊断分型及靶向治疗;

2.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免疫机制及复发干预

1-2

39

徐兴顺

神经病学

1.抑郁症发生机制;

2.脑卒中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研究;

3.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1-2

40

徐杨

内科学(血液病学)

1.白血病精准诊疗;

2.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调控

1

41

许春芳

消化内科学

1.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救治;

2.胆胰疾病的诊断与微创治疗

1

42

薛群

神经病学

神经免疫与认知障碍相关研究。包括Alzheimer病、脑小血管病和神经免疫及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认知障碍发生机制和转化研究,围绕神经血管单元在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展开

1

43

薛胜利

内科学(血液病学)

恶性血液病的分子靶向与免疫靶向治疗

1

44

杨惠林

骨外科学

1、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基础和临床研究(脊柱外科);

2、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

3、骨组织工程的研发和临床转化研究;

4、骨科医疗器械的研发及转化

3

45

于亚峰

耳鼻咽喉科学

1.感音神经性耳聋毛细胞损伤与保护的机制研究;

2.周围性眩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1

46

虞正权

神经外科学

脑胶质瘤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内在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转化医学的研究

1

47

张洪涛

骨外科学

3D 生物打印技术修复骨与软骨损伤

1

48

赵军

胸外科学

1.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机理、耐药及免疫治疗新进展;

2.研究器官移植(包括肺、气管等)的替代疗法和前沿创新技术;

3.研究交叉学科知识在普胸领域的转换和应用;

4.类器官在胸部肿瘤药物筛选中的转化应用;

5.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胸腺瘤异质性及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策略的探索

2

49

赵鑫

普通外科学

1.结直肠癌基础与临床研究;

2.结直肠癌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3.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及临床诊治转化研究

1

50

周金华

妇产科学

1.妇科肿瘤的转移耐药机制和靶向治疗;

2.基于协同致死原理的卵巢癌治疗靶点的筛选和验证;

3.基于纳米材料的卵巢癌的治疗前景

1

51

周进

普通外科学

胃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研究胃癌转移、复发为切入点,聚焦胃癌腹膜转移发生的分子机制,探寻诊治新靶点和新策略,并积极开展胃癌转移诊治的临床转化研究)

1-2

52

周幽心

神经外科学

1.人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胶质母细胞瘤耐药机制和精准化疗药物筛选研究、脑胶质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转化医疗研究

1

53

朱虹

肿瘤学

1.原发性肝癌的免疫微环境与免疫逃逸/耐受;

2.原发性肝癌发生、复发转移、耐药的分子机制

1

54

朱晓黎

放射影像学(介入)

1.肝癌介入治疗以及实体性肿瘤的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2.肝癌局部治疗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时机、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3.研究肿瘤细胞通过重塑代谢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影响肿瘤内免疫细胞功能的机理;探索基于调控肿瘤代谢微环境的干预新靶点,实现对肿瘤的抑制和肿瘤内免疫细胞的功能重塑

1

55

朱雪松

骨外科学

1.骨与软骨缺损的修复研究;

2.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防治;

3.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

4.骨科生物材料及转化研究

2

56

邹操

心血管内科学

1.多模态微泡药物载体经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干预房颤心房纤维化的研究;

2.心力衰竭钙离子调控机制研究

1

57

邹俊

骨外科学

1.骨生物学;

2.骨科生物材料

1

(导师简介详见:https://fyy.sdfyy.cn/AdminDept/lists/category/1376/id/9.html

四、薪资及待遇:

1、薪酬:在站3年。税前年薪30万,考核优秀奖补金40万元,考核良好奖补金20万元,在站总薪酬最高可达130万元;

2、科研专项经费:医院提供20万/人科研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科研工作;

3、住房补贴:医院提供每位统招博士后3000元/月住房补贴;

4、博士后项目:积极扶持申报各级博士后项目,包括国家博士后创新项目A类、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

5、卓博计划:积极支持申报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可获30万元生活补助,出站留苏工作可纳入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6、市级奖励:享受苏州市博士后奖励;

7、项目及科研奖励:发表论文及主持项目按照医院科研管理办法享受奖励,额外叠加发放,不计入总薪酬;

8、择优留院:对于德才兼备、业绩优异、成果突出的优秀博士后,期满出站后,根据岗位需要及个人意愿,可优先考虑留院工作。入职后优先推荐“江苏省双创博士”、“苏州市姑苏卫生人才计划”等青年人才项目。

五、应聘方式:

医院长期接受进站申请。应聘者致电或发送个人简历至电子邮箱sdfyyrsk@163.com(邮件请注明“姓名+统招科研/临床博士后应聘”)。

联系人:刘老师0512-67972942、卢老师0512-67972707。



心有朝阳,手握晴光,梦跃山海,逐梦未来。

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加入,苏大附一院期待与你向光而行!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公开招聘资讯均来源于招录官方网站,由医直聘整理编辑,如遇报考疑问请咨询招考官方。若涉及版权或 错误信息,请反馈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